自从1985年连儿上人大附中初一,他终于下决心要记日记了;以前他父亲早就提醒他,但他一直没有记。
1985年7月25日,他写下了这样一篇日记:
“我待在家里没事干,爸爸给我出主意,让我去磨一磨那把缺齿的电工刀。我觉得没劲,懒得干。爸爸批评我太懒惰,动手能力差。我不服气,顶撞了他几句。他更生气了,说我没出息。他给我讲了他在文革期间,在江西‘五七干校’劳动时,打石头、当电工、做木工,搞技术革新,被人们称为能工巧匠的事迹。他教育我要像他那样从小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,不要死啃书本。我听了很受感动,决心从磨刀这件事做起……
“晚上,我看完电视,随手拿起妈妈在文革前记的日记。这里都是她对自己担任工作的设想,和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琐事。我看后很受启发。记日记是个很好的习惯,许多伟人都有自己的日记。现在记的日记,在若干年之后,再看一遍,该是多么有趣啊!于是,我打定主意,要从9月1日那天起,天天记日记。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,他非常赞成。不过,他建议我就从今天记起。我点了点头,随即拿起钢笔,找出没用过的日记本,把这一天发生的事一一记下来……”
这时,连儿13岁,是他记下的第一篇日记。以前我从没有读过他的日记。他遇难后,我就没有勇气打开他的遗物包。这里连儿的日记,包括前面所引的连儿的作文,都是近日由蒋在病中翻阅并选取出来的。我在一旁眼见他几度情绪失控。我自知感情脆弱,对他的遗作,从不敢翻阅。这二十五年来他儿时的那一幅幅照片、一本本作业、作文、日记都照他生前整理好的那样搁在那里——即使十多年前搬了新居,也是集中放在那里未敢翻动。
下面节选、摘录下来的这些日记,向读者袒露了一位13岁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:
1985年7月26日 星期五 晴
下午,我骑车到大门口的“老头店”,打了一壶散装啤酒,准备在晚饭时喝。晚上吃饭时,我从冰箱里取出酒壶,和爸爸两个人(家中其他人都已外出)就着香喷喷的红烧肉,互斟互饮起来。啊!真好喝。啤酒经过冰箱的冰镇,冰凉可口,苦中透出丝丝甜味。我们越喝越起劲,我干脆把腿放到椅子上,爸爸也情不自禁地谈起了他小时候喝酒过量出洋相的事。气氛是那么的融洽,仿佛我和爸爸并不是父子,而是兄弟一样。一壶酒喝完,我们还嫌不过瘾。渐渐地,我感到脸上火辣辣的,一照镜子,哎呀!我这个“小白脸”变成了“红脸关公”。我赶忙跑进厕所,用湿毛巾擦了一遍,可适得其反,脸色反而越变越红,好像大姑娘难为情羞红了脸……。
1985年7月27日 星期六 晴
上午10点,我和爸爸骑车来到北太平庄农贸市场买东西……(删去80字)。我们挤到水产柜台前,这里人们排成了一条长龙,水池里的鲢鱼、草鱼个个活蹦乱跳,它们白肚皮、黑脊梁,小嘴张成“0”字形,不时跃出水面,银白色的鱼鳞在房顶透出的阳光反衬下格外耀眼,一跃起来,就像飞起了一弧银光。(删去30字)我们排在队尾,好不容易才轮到我们。爸爸从鱼池里抓出一条最活分的,刚要细看,不想它尾鳍一摆,“刺溜”一下便滑了出去。爸爸连忙弯下身去重新抓住这个“小淘气”,用手摸了摸,掂了掂,轻轻地掰开鱼嘴巴;看了看,又翻开鱼腮,瞧了瞧,然后“嗯”了一声,微微点了点头。我知道,那是他最满意的习惯动作……(删去50字)
1985年7月28日 星期日 雨
今天和前几天一样,我仍然闲得发慌,于是,我怂恿爸爸带着我出去玩一玩。爸爸思考了好久,终于下定了决心。决定和我骑车随便蹓蹓。
我们骑上车,出了人大西门,一直往西骑去。我们过了长河,过了西郊机场,就这样漫无目的地遛着。突然,我发现路边有一个站牌,我和爸爸“凑”上去一看,原来这是四十五中所在地;再一看,这里离香山只有五、六里站地了。于是,我们索性去香山玩一玩。
路上,我们还在果园买了桃和苹果。我一边吃一边骑,快乐极了。
骑着骑着,远远望去远处耸立着一座雄伟壮观的城堡。我和爸爸连忙拐进羊肠小道,骑了好一会儿,才来到城堡前。啊!这城堡真高啊!由于年代已久,外面的一层墙皮已经脱落了一大片,城墙上的红漆业已斑驳,上面长满了蒿草,在城墙垛口还生出一棵小槐树,长得枝叶繁茂,充满着勃勃生机。城前遍布各种灌木,荆棘丛生。……爸爸指着城墙上一块写着“志喻金汤”四个字的汉白玉牌匾,对我说:“这座城堡是清朝皇帝狩猎时用的,站在上面,可以俯览狩猎时的壮观场面。”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,是啊!清皇朝灭亡了,这座城台正是清朝腐败统治和奢侈生活的见证。它目睹了一个王朝的兴衰,现在正观望着一个国家的起步。不远处的幢幢高楼和这座古老的城堡遥遥相对,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过去与现在……。
我们继续向前骑去。到了香山门口,只见人山人海,熙熙攘攘,大小商店随处可见。爸爸说:这里人太多,我们到人少的地方去。于是,我和爸爸决定到卧佛寺附近的樱桃沟一游。我们顺着下坡路一直向卧佛寺方向滑去,车子像一支利箭,带着呼呼的风声,飞也似地冲着。突然爸爸来了个急刹车,我莫明其妙地问他:“怎么了?”“瞧!”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,只见路旁有一个大门,门上挂着个大牌子,上书“牡丹园”,原来是个不起眼、不出名的小公园。我觉得没什么去头儿。可爸爸执意要去看看。
到了那里,没走几步,我便被(院内的景物)吸引住了。……迎面是一片平坦开阔的大草坪,简直像一条特大的绿地毯铺在地上,我情不自禁地躺了下去,立刻感到毛茸茸、软绵绵的,就像躺在了被褥里一样。……我和爸爸沿着曲折的石径向前漫步,路边的花圃里种着各种各样的牡丹,有花二乔、朱砂垒、醒倒杨妃等。可惜开花时节已过,不然,这里定会姹紫嫣红。再往前走,前方出现了一座椭圆形的牡丹门,在门后,奇花异草丛中,有一座牡丹仙子的雕像,只见她侧卧在石基上,左手托腮,满脸微笑,乍一看,我还以为是真人哪!……(删去200字)
……啊!实在太美了!远处起伏连绵的青山犹如汹涌的波浪,又好似跳跃的兽脊,山间的亭台楼阁,仿佛在画中一般;近处,牡丹园内到处是一片绿色,绿草、绿叶、绿树比比皆是。在这绿色丛中,隐隐露出角角亭台,座座雕塑。我被眼前这美景陶醉了……(删去140字)。我真想多呆一会儿,但时间不等人,我和爸爸只得离开牡丹园,在走出大门的一刹那,我在心里说:“牡丹园,我们还会再来!”
我们走出牡丹园,又步入了对面的丁香园……(删80字)。可惜老天爷不作美,正当我们在兴头上时,雨淅淅沥沥地不期而至。我们只好跑进附近的一条长廊避雨,不一会儿,长廊已经聚集了二十来个人。那雨时大时小,小时,如牛毛,似花针,密密地斜织着,向大地飞洒;大时,像黄豆,若珍珠,落地“噼啪”有声。雨点落在长廊旁的水池里,激起一个个水泡,泛起层层涟漪,一圈圈向外荡漾开去。几只不畏风雨的蜻蜓贴低水面,在雨中鼓翅飞行。树木在雨的洗礼下,舒枝展叶,树叶绿得发亮,小草也青得逼眼。石头地面反射着水光,雨珠顺着屋檐和叶面“嘀嗒、嘀嗒”地向地面落去。正是:
丁香园内雨意浓,
游人结伴避亭中。
荷花池内起涟漪,
雨中西山色空蒙。
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、平静,而人们的心情却焦急万分,他们不时地看表,都为因雨受阻而懊恼。约摸过了半个多钟头,天空忽然亮了起来,我抬头一看,只见南方的乌云变成了金黄色,原来太阳就要出来了……(删去200字)
1985年8月5日 星期一 晴
……个体商贩如雨后春笋,然而,在他们之中,却有不少人缺乏经营作风。就拿我亲眼所见的一件事来说吧。那是前几天的一个下午,我出来随便走走,只见路边有个西瓜摊儿,一个小伙子打着赤膊,正在招呼着顾客。这时,来了个老大爷,他要买几个西瓜。那个小伙子挑来拣去,挑了几个最小的西瓜,递了过去。老大爷一看,恳求地说:“能不能换几个大的。”那个小伙子一瞪眼,骂道:“不能换,就这么大的。你这老头,真不识好歹,给你拿这么大的就不错了!”老大爷气得浑身发抖,说道:“我不买了。”小伙子插着腰,慢腾腾地说:“我已经挑了,你买也得买,不买也得买。”说着拦在老大爷面前。老大爷没办法,只好给了钱,抱着那几个小瓜,叹着气走了。
这种事数不胜数,《北京晚报》上就经常登载这类事情。看到这些,我们每个人都感到激愤。我希望这些人能够有所省悟,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羞耻,彻底洗刷一下自己的思想,做一个讲文明,讲道德的人。
1985年8月13日 星期二 晴
今天下午,我和哥哥来到新建的大足球场,因为只有两个人,我们只好练射门了。
我和哥哥商定,三局两胜,每局每人射五次,谁进得多谁就赢。前两局,我们平分秋色,关键是第三局,我们又打成了二平。决定加赛两球,先由我射。
我拍了拍脑袋,瞟了哥哥一眼,只见他站位偏左,于是我足球底部使劲一搓向右上角踢去。这个球力大刁钻,“嘭”地一声打在门杠里侧,弹进了球门。踢第二脚时,我心想:“哥哥身材高大,应该打他的下三路。”我觑定球门左下角,用脚弓一推,踢出一个地滚球。哥哥虽然善于扑高球,但对付低球却差一些,他扑救不及,只得望球兴叹了。
我的战绩辉煌,两罚两中,现在该轮到哥哥了。他不加思索地用正脚背一脚劲射,足球带着风声直向我飞来。我没料到他会射得这么正,一时间手忙脚乱,刚要用腿挡,已经来不及了,球从两腿之间漏了过去。我非常气恼,情绪波动起来。哥哥趁此机会,又进一球。
我们只好再加赛一轮,以决胜负。
这回哥哥先射。他一边把球放在罚球点上,一边用眼睛直盯我的左侧。我心想:“这是圈套,他一定往右射。”果然,球飞往右边,我早有准备,一个上步,将球牢牢抱在怀里。轮到我射了,我把球端端正正地放在罚球点上,退后几步,用足力气,对着球门一脚怒射。哥哥也孤注一掷了,他一个侧扑,把球压在身下,谁知这球力量颇大,又像鸡蛋一样,从哥哥腋下挤了出来,缓缓滚入网窝。我高兴地跳了起来,哥哥则趴在地上,懊恼地直捶地面。这场比赛,我终于以2:1获得了胜利。
1985年8月22日 星期四 阴
我骑车出来,准备随便走走。不知不觉,来到北大校园,来到了未名湖畔。我下了车,登上了湖心小岛,走上了一艘石船,面对着这美丽的未名湖,湖水清澈明净,象一面明亮的镜子;如一块无瑕的翡翠,几只鱼儿在水中蹿来蹿去,时隐时现。旁边,一座“宝塔”湖光塔耸立在未名湖畔,湖水倒映着“宝塔”,塔影被水波涌得一漾一漾,给未名湖又增添了几分诱人的色彩。我离开小岛,沿着环湖小径向前走去,远远看见路边土山上露出一角亭台,我连忙奔到近前,原来是一座四角亭,虽然不是雕梁画柱,红砖碧瓦,却也古色古香,端庄典雅,亭中悬挂着一口古钟,上面刻着几条张牙舞爪的飞龙和一些密密麻麻的铭文。它那庞大的身躯使人感到雄壮磅礴的气势。
我坐在亭廊上,俯视未名湖面,那座小岛仿佛是镶嵌在翡翠上的一颗明珠。湖边的长凳上,坐着三三两两的人们,正在窃窃私语,一切都是那样的和谐和幽美。真是:
无瑕翡翠嵌明珠,塔影荡漾映水中。
环湖小径多曲折,岛边石船难航行。
未名湖畔随波走,古钟亭前步徘徊。
画中美景谁不醉,归去之时几流连。
1985年8月30日 星期五 晴
今天下午,我骑车到中关村书店买书,买完后,我从书店走出来,见到车库前面的地面上,有一大滩水。我仔细一看,原来在车库门边有一条开着的水管,水顺着地面,涓涓地流淌,一直流到马路上,形成了一个大水洼。
我环视四周,书店门前人来人往,人们在水管旁边走来走去,但却像睁眼瞎一样,熟视无睹。水声哗哗地响着好像在说:“别让我白白流掉啊!”在小学时,我们学到要节约一滴水、一度电,一粒米……。现在,北京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,虽然前几天连降暴雨,水位有所上升,但用水问题仍然十分紧张,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履行这项义务。而今天,这么多人却视而不见,真是令人痛惜。想到这儿,我就急忙跑上去关上了水龙头……。
连儿生长在一个以文学、美学为职业的教师家里,从小就耳濡目染父母对人文的关注与学养,家里书架上多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、唐诗宋词、《古文观止》之类的书籍,连儿闲时常翻书,记性又好,从小就对中国诗词似懂非懂地学着写上几句。现在他已逝去多年,读他的日记,泪水还是不可遏制地掉落下来。
(《中国人权双周刊》第131期 2014年5月16日—5月29日)